查看原文
其他

常年画图的设计师为何坚持写作?松田行正、卢涛、俞挺、Nod Young思维锻炼分享

Design360° Design360 2021-12-06



在写作思维中

找到设计的基因

——设计师的写作


写作看似与设计师的日常工作无关,但从信息传达的角度来看,两者似乎有着共同之处——都属于信息收集、整理与再输出的方式。对于有写作习惯的设计师来说更是如此。在对二者的研究与纵跃之间,他们找到了视觉传达与文字表达互通的脉络与思维逻辑,并把写作当作一种研究设计的方法。



Design360°在第92期杂志的270°栏目中就「设计师写作」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对话了4位在不同领域深耕的设计师:日本平面设计师兼小型出版社“牛若丸”总监松田行正、平面设计师及策展人卢涛、建筑设计师俞挺、艺术指导兼平面设计师Nod Young。他们在不同的契机下与写作结缘,也对写作产生了不同的见解。



把写作和设计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我觉得是很有趣且很享受的事情。”


 

松田行正

以书籍为中心的日本平面设计师

小型出版社“牛若丸”总监

著作:《AB+ (Alphabet·more) 》《眼睛的冒险》



写作经历和习惯:

写作这件事的开始,大约40年前在设计师兼主编的户田勤先生的不定期刊杂志《MEDIA INFORMATION》上,我兼任了撰稿、编辑、设计这3个工作,也因此获得了很多的经验。之后,在季刊杂志《CONFORT》上也获得了连载的机会,一些特定的主题、一些趋向历史性的记述也随之增多了。然后,双月刊杂志《设计的现场》的主编阅读了这些连载并向我发来了委托,最后以“设计的历史侦探”这个名字为中心开始了写作。在《设计的现场》连载的同时,也成就了《眼睛的冒险》单行本的发行。


在最近5、6年的时间里,平日的上午(有时候周末也是)我会去写自己的著作或是做一些设计的工作。


《眼睛的冒险——设计的工具箱》是松田行正于15年前著作并持续出版的单行本的文库化,也是首本在书口上印有图画的文库书籍



写作与设计的关系:

如果可以的话,我想作者们大概都想为自己写的书做装帧和设计吧。对于历尽艰辛才得付梓的书稿,这是作者表达爱意的一种形式。一边排版一边给文章做校对和润色,更能观察文章整体,是非常高效的办法,这不正是写作者理想中的状态吗?能在自己写的文字、自己选的配图上做设计,实是设计师之幸。


所以即使是写作的时候,我也一直会把图像放进脑中进行写作。像是什么样的插图会适合这篇文章呢?可以说是一边想着排版设计一边进行写作。把写作和设计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我觉得是很有趣且很享受的事情。


《AB+ (Alphabet·more) ——文字·记号·符号·暗号的设计》是松田行正关于记号、文字研究的集大成



写作对设计的帮助:

虽然设计总被描述成一件感性的事,但实际上,排版构图、文字的挑选和使用等都不能只依赖感性,图书的装帧设计更是如此。再来,设计要根据实际情况准备相应的策略,这就需要逻辑思考的支持。建构一篇文章的过程,就是在培养逻辑思考的能力。同理,做简明的设计和写好懂的文章,其背后的思考方式也是如出一辙


松田行正著作并设计的《设计的伟人传》,汇集了16位伟大人物的设计历史


通过写作,我对以前的设计案例更加了解,切换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也变得轻松可行了。我坚信,即使是同样的主题,思考的角度改变了的话,它也会给你带来不同的一面。也就是说,在贴近历史过去的同时,不断寻求“新方案”。


松田行正著作并设计的《欲速不达——慢慢起效的8个灵感延伸》




我指的‘写作’其实来自英文authorship这个词,它有作者身份、写作及著作权的意思。”


 

卢涛

平面设计师、策展人、视觉写作者

与邵年、宛青成立XYZ Lab

秉承视觉写作精神

打通传播与设计、评论及出版的界限



定义“视觉写作”:

我指的“写作”其实来自英文authorship这个词,它有作者身份、写作及著作权的意思。这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零几年时我看到Michael Rock的一篇名为“设计师即作者”的文章。


1968年当罗兰·巴特写《作者之死》时呼吁推翻“作者”这种“权威”的形式是源于整个60年代对威权的反抗。几十年后当一拨边缘设计师开始倡导“设计师即作者”时,恰恰说明了设计师作为一种服务性人群“本我”的一直缺失。再回到Michael Rock的“设计师即作者”,他对设计师的角色给了三种定义:译者、表演者和导演。


学习组“字赏”展信息图表墙


《Emigre》杂志的Rudy VanderLans是一个恰当的“设计师作为导演”的例子,他打通了从“编辑➝作家➝设计师➝生产商➝产品推销员”的整个链条。在这其中写作和设计是一体的,我更倾向于这样的写作思考,它不仅仅作为文本独立存在,而是跟物质载体(出版物)、印刷用色及工艺、线下活动展览等勾联在一起,某种程度上那些载体及行为也都构成了写作和设计的一部分,这就是我说的“视觉写作”。“学习组”也是在这样的概念下驱动的。


黑哨诗歌出版计划(由方闲海和卢涛创立的诗歌出版品牌)2008-2020全集



写作经历和习惯:

我早期(2006~2008)的写作源于个人博客及豆瓣的兴起,那时想把自己觉得好的、酷的设计文化介绍给更多人,于是产生了不少信息转介类的博客文章和出版物上的文章翻译。


2008年开始对某些课题的深入学习后写的文章引来了一些专业纸媒的约稿,当时也没想到这些因为兴趣所致的文章几年后促成了一些展览的策划执行。2009年开始和章瑜给《新视线》杂志做一些专题,强化了从寻找课题,到整合资源、访谈、翻译、图片编辑及设计这整个流程的实践和训练,内容从一个跨页慢慢发展到十几页还意犹未尽。这间接触发了我们创办了由JNBY出资的独立杂志《COVER》的出版。


《Oz》history ——《新视线》时期结合写作的信息图表创作


我最近这几年的“写作”呈现了碎片化的状态,大都是围绕展览的短文,分享活动的PPT,一些访谈文字,及偶尔对热点的回应文章。


摩登天空世界音乐厂牌(田野调查型音乐资料出版)



看待设计师写作:

国外作者型的设计师一直是我学习的参考,也会关注“院外”这样的公众号的文章,他们是存粹学院知识分子的背景,有着长期思辨、写作的训练和实践,最关键的是知识体系和作为设计师的我们的完全不对等。这其实提醒我在很多基础体系上的缺失,从(广义)美学到哲学的缺失,对社科、历史甚至政治经济学的不了解,“设计”只是依附这些骨架上的表象,可能我们关于设计的写作目前还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吧。设计师可以是有很多种类型的,以前似乎只有一种成功型指引大家往前,接下来会有细分了。


法茨乐队《假水》专辑设计




对我来说,写作就是设计。


 

俞挺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建筑事务所Wutopia Lab的创始人之一

生活家、美食家和专栏作家



写作方法:

亚里士多德的《诗论》和罗兰·巴特的《文之悦》是最古典的关于写作的收集,教会我一个写作的基本方法。首先,亚里士多德的书告诉我们,比较重要的是plot(情节)。而罗兰·巴特的《文之悦》和《神话》告诉我,其实关于plot的构建可以是多种多样,我们大多数写作的plot的构建都很简单,有些倒叙、插叙就已经满丰富了。


可是现在随着现代写作的昌盛,关于plot的设置可以有很多种方法。那么作为在传统写作训练中成长的人,对现代写作其实是处于一种搞不清楚的状态。罗兰·巴特的《文之悦》和《神话》,让我意识到原来的那种基础plot写作的局限性,从而迎来了一个写作方法上的一个创新。


Wutopia Lab设计的思南书局诗歌店



写作对设计的启发:

一开始美食、日常散文、历史和建筑我是分开写的,之后是因为受了一个重要的称为“复杂系统”的科学新领域的思想的诱导。复杂系统和罗兰巴特所提倡的互文性,以及量子力学所提倡的“世界是由事件所构成”的观点,其实在许多和结果上有形式上的相似性。如果我用量子力学的“世界是由事件组成的”,美食、散文、历史和建筑都是有一系列联系。


如果我们不把美食、散文、历史、建筑看成我们已知分类的一个类型,而是看成是已知分类的事件组合的类型,我们会发现,这些事件可以跨越不同类型组合起来。这种打破已知类型的新思维方式教会你打破已知类型的时候,你就可以激发美食、历史、散文对你的思考,同时引起你对设计的创新思考。


Wutopia Lab设计的白云庭院



写作习惯:

我的持续性写作大概是2011年开始,在豆瓣上写。平日花在写作上的时间是不定期的。忙的话,一个礼拜可以写三四篇;空闲的话,随时都会写。这取决于工作核心。



写作对设计的帮助:

对我来说,写作就是设计。如果是按照罗兰巴特说写作即行动的话,那么设计就是通过写作而形成的更强大的行动。如果写作和设计的思路是一致的话,那就不存在两者之间形成的鸿沟。你在写作时就在缕思路。反过来,你对思路的推进也可以帮助你对写作进行调整,它们是一种交织、互相影响,这就是罗兰·巴特所说的互文性。


Wutopia Lab设计的未来方城




写作是一种沟通训练。”


 

Nod Young

艺术家与设计师

常在微博发表观点与感想

也在知识星球写文章



写作经历:

最开始是有很多新人设计师在微博上向我提问,请教一些跟设计行业有关的疑惑。但微博这个平台其实并不适合长文字的交流,提问和回答的内容也不利于整理和留存。所以,我就把问答这种交流方式转移到知识星球了,这是个较为纯粹的,以问答回复、文章撰写、交流互动的内容平台,也是一个私域的空间。


Nod为蕉内设计的品牌视觉



为何选择私域写作:

私域可以过滤掉一些浅层的杂音,用户会比较有目的性,也会珍惜阅读到的内容。我作为提供观点的人,我的个人见解和真实的看法是这个私域里最有价值的东西无需去强调我的观点“一定对”。关起门来说话,可以说得更真实一些。讲真话,就是记录自己真实的感受,没有太多传播上的负担,这些是让我能持续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Nod为韩寒电影三部曲原声唱片做的设计


在真实的基础上,不同阶段的观点就像一个一个的标本被完整地保存下来。如果把那些观点比喻成不同阶段的实验结果,我们会在未来的某一天重新审视当初的看法,为新的更加准确的理论找到依据,也许之前的结论是片面的,但正确就是建立在片面或错误上的。我们需要大量的积累,因为我们希望有一天能证明自己是对的——所谓(设计)思考,在我看来就是这个意思。



写作习惯:

我完全是利用碎片时间去写作的。比如,下班后到晚饭前会有那么一段时间的空闲,那我可能会写一些文章;早上到公司的时间如果比较早,其他的同事还没来,我也有可能写一写;项目与项目之间的休息间隔时间,也会写一写;睡觉前,偶尔也会写。在一天里不太会有整段的时间去用来写作。而且,写作这件事目前在我的生活中并不是一个持续养成的固定习惯,如果是就好了。


Nod为PUPUPULA设计的品牌视觉



写作对设计的帮助:

写作是一种沟通训练。把一件事讲清楚,尤其是把一件复杂的事情讲清楚是很难的,它取决于讲故事的人是怎么理解这个故事的,以及如何讲。写作很像是一款机械手表,上了发条,表针才能移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蓄能和释放,能写出好文章是源于作者有好的积累,先蓄能再释放。想把自己的专业用好的文字表达清楚,跟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专业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你想把专业的事情讲清楚,就必须从很多角度去理解这件事,找到一个最适合交流的方式把这些话讲出去。


Nod为边集设计的品牌视觉



写作可以是设计师的另一种学习与进阶的方式。虽然视觉传达与文字表达在信息的最终呈现形式不同,但在信息传达出去之前,设计与写作实则有着相同的信息整理与思考过程。一直以来,“设计师写作”其实是比较个别的习惯,希望这些对写作有着丰富心得的设计师能为大家带来更多设计以外的启发,让更多设计师能够跳出自己只关注视觉层面的思考系统,尝试通过编辑与整理信息的思路,找到设计的新方法与新起点。



本篇内容摘自《Design360°》杂志第92期

「设计工作室的新形态

(New Shape of Design Studio)」

了解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小程序购买杂志


《茶之书:茶品牌和包装设计》

⚡ 新书上市 · 限时特惠 ⚡

原售价   ¥300

上新价   ¥180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